close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(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4日電)農委會特生中心植物組助理研究員林子超將10餘種台灣惡劣棲地取得的共生菌,接菌到沿海及酸性土的造林植物上強化生長力;用於園藝花開更美,也能讓植物更能淨化鎘污染田。 特有生物中心今天在農委會舉辦「植物於惡劣棲地的生存法則—植物與真菌的策略聯盟」記者會。 林子超舉例,九九峰因921大地震,原有土層崩落而被掩埋,新形成的裸化土壤被陽光直曬,含水率低,不適合植物生長。 另如大屯火山噴氣口的硫化物含量特別高,土壤酸鹼值達2.6,只有少數植物能生存。再者,像是海岸邊的植物,要能受得住強風外,還要能適應鹽霧對植物地上部位的影響,以及土壤鹽份逆境反應。 林子超從這些環境中,取得土壤中已與植物共生4億3000萬年,即早於奧陶紀就存在的共生菌。他說,全球約計有250種共生菌,計有80%的陸生植物可以跟這些共生菌共存,國際已研究20年;台灣計發表60幾種,當中有7到8種是台灣的新紀錄種,其中1種由他發表。 他說明,這世界上還有腐生菌,約計上百種,例如香菇的生長就是,腐生菌因為沒有葉綠素,無法行光合作用產生碳水化合物,養分依靠絲狀菌絲在土壤或枯木中吸收養份生長。另一種是可以破壞不利生長的菌的寄生菌,全球也有上百種,可以製成益生菌。 而共生菌能讓植物在惡劣棲地生存有其原理。他說,共生菌以孢子繁殖,接菌時放入植物根系後,會長出菌絲,有的可長成1到20公分長,並突出植物根系外。 他強調,接種共生菌的植物根系會比較長與茂盛,突出植物根系外的菌絲就可以吸收土壤裡低於田間容水率,即原本一般植物根系無法吸收的水份,以及土壤中的養份。當水低於田間容水率時,水會吸附在土壤上,無法被吸起,但菌絲很細,可以吸收進入共生菌的叢枝體內,當叢枝體在6到7天後崩解,就隨同內含的養份與水,成為養份供植物根系吸收,讓植物在劣境中生長。 林子超並在海岸林的草海桐、黃槿,以及低海拔造林的台灣櫸實驗接菌,結果植物根系都很茂密,植栽長得特別好,將與林務局合作用於海岸造林的栽種強化上。 他還說,用於園藝,花可吸收到更多的磷而開得更好,農委會也曾用於瓜果植栽上而更耐水淹,若用於淨化鎘污染田的作物,淨化力也可提升。1040624


16F2610E0D0E516E
arrow
arrow

    x77jn1zvx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